網上熱銷的各種食物相克書籍。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
“雞蛋糖精,同食中毒、死亡;豆腐蜂蜜同食耳聾;海帶豬血同食便秘;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;牛肉紅糖同食脹死人”,互聯網上,種種食物相克理論令人觸目驚心。
作為吃貨,你是不是深信不疑?
前不久,中國疾控中心營養(yǎng)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在中國食品辟謠聯盟成立大會上說,早在1935年,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、營養(yǎng)學家鄭集教授就證明這是一個錯誤觀點,而這些錯誤觀念至今仍在廣為流傳。
新京報記者了解到,鄭集之后,近年來蘭州大學、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先后對所謂的“相克食物”進行了科學實驗,受試人群均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和臨床反應。
事實上,在科學界向食物相克“開炮”的80年里,不斷有權威專家站出來辟謠,但仍未扭轉謠言擴散之勢,使得食物相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最久的食品謠言。
新京報記者調查發(fā)現,除開人們盲信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學說,一些所謂營養(yǎng)專家助傳之外,商業(yè)利益也是助長該謠言的另一大推手。市面上熱銷著大量食物相克的書籍,多為東拼西湊的速成品,靠利用人們的認知盲區(qū)獲利。
而權威學者指出,食物相克謠言對公眾正確配餐造成誤導。食物多樣化是營養(yǎng)學最根本的法則。食物相克謠言可能使中國人飲食單一,造成膳食失衡甚至營養(yǎng)不良。
●起源 食物相克謠言源于“五行相克”?
歷史上第一個食物相克謠言已無從考證,但追本溯源,多位營養(yǎng)學、醫(yī)學工作者都提到傳統(tǒng)“五行相克”原理。一些古典醫(yī)學名著如《食療本草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、《飲膳正要》、《壽世保元》等也記載著大量有關食物相克“警示”?!督饏T要略》中有“生蔥不可共蜜食之,殺人”、“牛肉共豬肉食之必作寸白蟲”說法;《本草綱目》認為“鯽魚同砂糖食,生疳蟲”、“雞子和蔥蒜食之,氣短”等。
上述說法換成當代白話,就是糖醋鯽魚、雞蛋炒大蔥、野雞燉蘑菇吃下去通通都會出現問題。而這些菜肴在今天已經歷過無數次的腸胃“試驗”,不僅餐館在售,在百姓家里也是常見菜肴。
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養(yǎng)生康復系主任林殷曾公開表示,有很多單獨食用就可能出現問題的東西,不能以相克理論殃及“無辜”。比如在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“食生肉、飲乳,變白蟲”。意思是食生肉同時飲乳,體內會產生白蟲。當時認為這是這兩種食物“相克”造成的。但后來的科學發(fā)現,這個白蟲實際指絳蟲,在豬肉和牛肉中存在,如果肉品沒有煮熟,蟲卵會進入人體小腸引起寄生蟲病,與是否飲乳沒有關系,更不是相克問題。林殷認為,當時沒有顯微鏡,很多流傳下來的知識被誤解,但在現代醫(yī)學的前提下,就不應該再盲目鼓吹“食物相克”了。
曾對食物相克進行實驗的蘭州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教授張印紅認為,民間有關養(yǎng)生保健的古籍被視為經典,但并不都是正確的,“古籍中很多說法都找不到確切的佐證,許多常見食物搭配禁忌夸大其詞。”
中國疾控中心營養(yǎng)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對新京報記者說,現代科學證明“食物相克”理論是不成立的,“兩種食物一起吃就能產生毒性,那殺人豈不很容易了?”
蘭州大學張印紅教授介紹,食物相克并不是我國“專利”,在日本及東南亞國家都有這樣的提法,如相信田螺等貝類在產卵季節(jié)卵巢會產生毒素,食用可能中毒,日本民間就認為田螺與蕎麥相克,但其實與蕎麥無關。
●辟謠 科學家用實驗辟謠80年
針對食物相克的傳言,中國的科學家很早就開始了辟謠,有據可查的辟謠至今已有80年,實驗先驅是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、營養(yǎng)學家鄭集。
1935年秋,南京市流傳著“蕉芋同食中毒”傳說,曾引起多方注意。鄭集認為,這類食物相克說法與百姓日常生活關系密切,應該用正確的科學實驗來判斷是非,以解民眾之惑。
于是,鄭集親自用實驗證明了蕉芋同食無毒,隨后又從古籍及民間搜羅了廣為流傳的148種“相克食物”,如香蕉與芋艿、花生與黃瓜、蔥與蜜、蟹與柿、牛肉與栗子等14組,按照普通膳食搭配喂給白鼠和猴子各2天,他本人也與同事試驗了其中的7種組合。通過對參與試驗的人及動物的表情、行為、體溫、糞便等進行詳細觀察,結果顯示,實驗對象種種反應均屬正常,毫無中毒跡象。
2008年前后,蘭州大學、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針對“食物相克”的科學性問題也進行了實驗。蘭州大學選取5組流傳的“相克食物”,如豬肉與百合、雞肉與芝麻、牛肉與土豆等,由100名健康志愿者食用連續(xù)試食7天,沒有發(fā)現任何不良反應與臨床癥狀。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的實驗則另選了12組食物,30名志愿者在連續(xù)吃了3天后,也未發(fā)現有任何異常反應。
然而,有些人在同食啤酒與海鮮、螃蟹與柿子后,確實出現了痛風、腹瀉等不適癥狀,這又該如何解釋?
曾任衛(wèi)生部副部長、中華醫(yī)學會秘書長的黃樹則曾在《“病從口入”與“食物相克”》中表示,食物不潔、飲食過量、體質過敏等都會導致少數人出現腹瀉、皮膚發(fā)癢等不良反應。當真實因素未引起注意時,人們就會把食物的“適逢其會”當作患病因素而傳說開來,“適逢其會的次數愈多,也就愈容易引起‘張冠李戴’”。
大連市中心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主任王興國稱,“食物相克流行就是因為大家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(yǎng),容易被忽悠成為受害者,也很容易傳謠成為害人者。”
●背后的漁利者:
“食物相克”寶典一個月可拼湊出版
正是利用了公眾的知識盲區(qū)以及對健康的重視,一些人將食物相克謠言變?yōu)闈O利工具,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食物相克的速查手冊及相關書籍。
蘭州大學當年進行“相克食物”比對實驗的同時,對1994-2008年食物相克的61本書籍和187篇文獻進行了統(tǒng)計,結果發(fā)現,這些圖書作者均非資深營養(yǎng)學家,且大多缺乏實際依據,更缺乏科學性,“相當一部分重復性描述,互相抄襲,極易找出疑點”。
新京報記者近日也走訪圖書市場發(fā)現,市面上的“食物相克”讀物主要分為掛圖、速查手冊、圖文大全、電子書、影碟幾大類,配合營養(yǎng)養(yǎng)生菜譜發(fā)行,售價從0.9元到89元不等,均價在15元左右。
在京東商城,售價3元的食物相克手冊在該主題下銷量最高,購買記錄里僅評價就有3209條。銷量較高的一本《食物相克與食物相宜》書籍,售價13.9元,購買評價有3016條,還被列為暢銷書。此外,在北京王府井書店、北京圖書大廈、新華書店等書店,也有食物相克書籍出現在推薦暢銷書欄里。
翻看內容,諸如蝦和維生素C會產生劇毒、粥和牛奶搭配會造成消化不良等說法在多數食物相克速查手冊、圖書中均可查到,且說法大致相同。
這些書籍都是由什么人編寫的呢?新京報記者對當當網上120本食物相克書籍的作者進行了粗略統(tǒng)計,作者中有醫(yī)學或營養(yǎng)學背景的約40人,其他則均為圖書編輯匯總。
以某出版社的《食物相宜相克》為例,作者之一雙福還曾出版過《時尚美人館》、《從小愛吃的家鄉(xiāng)菜》、《家庭萬年歷》等,涉足領域頗廣,記者并未查到其醫(yī)學或營養(yǎng)學身份;另一出版社出版的《食物相克與飲食搭配》作者余可,曾編著過“女生悄悄話”、“男生悄悄話”等書籍,也未查到其專業(yè)身份。
一位資深圖書編輯向新京報記者透露,市面上許多養(yǎng)生、美食、勵志書的作者都是職業(yè)攢書人,并無專業(yè)背景,攢一本書的價格通常5000元左右,一般一個月就可“速成”,“內容也是東拼西湊,同類圖書之間互相抄襲很普遍,食物相克這類圖書就是典型例子”。
蘭州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教授張印紅歸納了3種“食物相克”謠言慣用的“依據”:一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所含營養(yǎng)物質在消化吸收代謝過程中,發(fā)生拮抗作用,相互排斥,一方阻礙另一方的吸收或存留;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在機體內分解消化吸收過程中,產生不利于新陳代謝的有害物質;三是食物同食后,在機體內共同產生寒涼或溫熱效應。
張印紅說,這種書籍對“食物相克”的大肆宣揚有悖于事實,對公眾正確配餐會造成誤導。“人體需要的營養(yǎng)素有40多種,食物多樣化是營養(yǎng)學最根本的法則。過分強調不科學的‘食物相克’將使飲食單一,易造成膳食失衡甚至營養(yǎng)不良。”
■ 辟謠
戳破六大食物相克謠言
針對流傳甚廣的螃蟹與柿子、蝦與維生素C、啤酒與海鮮、菠菜與豆腐、雞蛋與豆?jié){、黃瓜與西紅柿這六大食物相克的傳言,新京報記者請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教授胡素敏、大連市中心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主任王興國予以破解。
專家認為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的“相克食物”后確實出現身體不適,這通常是由于季節(jié)性原因、食物本身有毒、食物變質等因素引起的,與食物相克無關。
出場專家: 胡素敏 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教授 王興國 大連市中心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主任
1 螃蟹與柿子
傳言:螃蟹與柿子均為寒性,同食后經反應會造成疼痛、腹瀉。
破解
胡素敏:蟹肉是高致敏性食物,還可能潛藏有微生物,易引發(fā)腸胃不適、腹瀉、過敏等??梢哉f,螃蟹本身就是一種不太容易“駕馭”的食物,要吃得適量,腸胃虛弱對蟹肉過敏的人更要避免。
胡素敏稱,有說法認為,柿子中含有柿膠酚,遇胃酸可產生凝固而沉淀,還含有一種可溶性收斂劑紅鞣質(未成熟柿子中含量高),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質結合,凝成一種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在胃內,引發(fā)胃痛。所以有的人同食螃蟹和柿子安然無恙,而有的人吃其中一種卻會腹瀉,這與個人體質和攝入量有很大關系。
王興國:柿子中含有鞣酸,螃蟹富含蛋白質,兩種物質之間會產生相互影響。但在人體環(huán)境內是否產生反應并不確切。
這種影響不會造成腹瀉、中毒或其他明顯不適,其他魚蝦、肉類、雞蛋等富含蛋白質食物類似螃蟹,都很容易腐敗變質、細菌繁殖并導致腹瀉,但這與柿子無關。
2 啤酒與海鮮
傳言:啤酒與海鮮同食后會相互作用,導致痛風。
破解:
王興國:這種搭配的缺點是嘌呤很多,增加血液中尿酸(嘌呤的代謝產物)濃度。但主要原因并不是兩者發(fā)生了什么特殊的反應,而是因為啤酒和海鮮本身都是高嘌呤的食物。
另外,高嘌呤食物不止啤酒和海鮮,肉類、大豆等都是高嘌呤食物,都會增加血尿酸濃度。這些食物不論怎樣搭配,都會對痛風患者或高尿酸血癥患者不利,但對于血尿酸正常的健康人,并沒有額外的壞處。
胡素敏:流行病學研究表明,高尿酸血癥其實與多種食物(啤酒、海鮮、肉和果糖)都有關。
3 蝦與維生素C
傳言:維生素C能將蝦中的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,三價砷就是劇毒砒霜,人吃后會中毒。
破解:
胡素敏:蝦因受到污染在頭部殘留重金屬五價砷,而維生素C有一定的還原性,按化學性質說,遇到還原劑,可能把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,但兩者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劑量才會發(fā)生,不是說將它們同食就能產生劇毒??茖W系列實驗證實,假設人體是個還原反應的場所,被吃進肚子里的五價砷全部還原為三價砷,起碼一次要吃125公斤左右的蝦,再喝上巨量的維生素C,才會產生毒性。另外,海鮮里的砷主要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,基本會被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,危害小。
王興國:這個“相克”是當今人牽強附會到食物相克中去的。這種還原反應需要大量的維生素C,一般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沒那么多,就算服用維生素藥片(100毫克/片)也很難達到足夠的量。如果蝦沒有被砷污染,就更無從說起了。
4 菠菜與豆腐
傳言:菠菜中的草酸與豆腐中的鈣結合后產生草酸鈣,抑制鈣吸收。
破解:
胡素敏:如果菠菜沒經沸水焯過,直接與豆腐炒在一起,的確有增加草酸吸收的可能性。焯水時水要多一點,瀝水充分一些,才能充分地除去草酸。
其次,要看一天當中攝入草酸的總量。除吃菠菜之外,還吃了其他含大量草酸的蔬菜,加在一起,仍可能帶來草酸鹽過量的問題。
我國醫(yī)學界調查證明,攝入較多的鈣有利于預防腎臟和尿道的結石生成,也就是說,吃了菠菜之后,如果不吃富含鈣豆制品,結石的危險反而更大。
專家甚至建議,最好把高鈣食物和草酸食物一起吃,以促進草酸在腸道中形成沉淀,避免被人體大量吸收。
5 雞蛋與豆?jié){
傳言:一種說法是豆?jié){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,能抑制蛋白質的消化,降低營養(yǎng)價值;還有說法是雞蛋中的黏性蛋白與豆?jié){中的胰蛋白酶結合,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質。
破解:
胡素敏:生豆?jié){中含有兩種主要影響食用安全或妨礙營養(yǎng)素吸收的物質:一是凝集素,為一種糖蛋白,攝入過多可使人惡心嘔吐、消化不良甚至發(fā)生中毒;二是胰蛋白酶抑制劑,可能導致腸道對蛋白質消化,引起胰腺腫大等中毒癥狀,但這兩種物質經過充分加熱就能被破壞。豆子浸泡12小時后,100℃加熱后,豆?jié){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水平會下降至安全水平。一般家用、食堂用的豆?jié){機所制豆?jié){、市售冷藏包裝的豆?jié){等,平均胰蛋白酶抑制劑保存率在13%左右,即便和雞蛋一起吃,也沒什么問題。
王興國:兩者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一起食用沒任何問題。但要注意食用生的、未徹底煮熟的豆?jié){可能產生不良反應。但只要徹底煮熟,這些物質就可以放心食用,無需擔心。
6 黃瓜與西紅柿
傳言:黃瓜含有可破壞維生素C的酶,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西紅柿(還有芹菜、花菜、菠菜、小白菜、辣椒、柑橘等)同食。
破解:
胡素敏:維生素C存在于每一種蔬菜和水果中,不僅是番茄;維生素分解酶在食品中廣泛存在,也不僅僅是黃瓜。維生素C在加工中很容易損失,儲藏中也會含量下降。既然吃什么蔬菜水果都有維生素C,多吃一點就足以彌補損失,和“有毒”二字拉不上關系。
王興國:黃瓜本身也含有維生素C。如果擔心這個問題,那意味著黃瓜跟任何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都是“相克”的,甚至黃瓜與黃瓜都是“相克”的。